颈髓损伤很普遍的致伤原因是车祸,再次是由于地震或工伤引起的坠落、砸伤,运动不慎造成的摔伤、碰伤。颈髓损伤是指颈椎骨折导致颈椎脊髓受伤,造成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、运动障碍,反射异常以及大小便失禁等相应的病理改变,表现为四肢和躯干不同程度的瘫痪,大小便障碍,也就是常说的“四肢瘫”。脊髓损伤将造成终生残疾,很多人因此而生活不能自理,许多并发症终身还会威胁着他们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高位颈髓损伤患者常常会因为呼吸肌瘫痪出现呼吸费劲、胸闷等表现,又因为体位性低血压容易出现头晕、眼花、心慌。
体温失调出现高热与低体温:颈髓损伤患者出现高热(40℃以上)或低体温(常在35℃以下),身体不能随周围环境温度变化及时调节体温。这常常是病危的征兆,死亡率很高。
呼吸道感染及呼吸衰竭:四肢瘫痪病人,因长期卧床,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,如果处理不当可导致呼吸衰竭,引起死亡。
颈髓损伤患者由于脊髓神经被破坏,当身体躯干或四肢感受到温度、姿势和触动等不良刺激,经常会导致肢体发生不由自主的持续痉挛(俗称“抽筋”)等症状。此时,患者极容易从轮椅和床榻上跌落下来。
骨关节长期不运动引起的挛缩固定,长期不站立引起的骨质疏松以至骨折。
便秘:便秘是因为脊髓损伤后,胃肠蠕动减慢,肠道水分吸收增多,以及排便反射消失所致。
截瘫患者因膀胱瘫痪导致小便失禁或排尿障碍、尿潴留,需长期留置导尿管,很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和结石。
压疮(俗称褥疮):截瘫病人皮肤失去感觉,长期卧床使皮肤受压,容易发生压疮。
深静脉血栓:脊髓损伤病员由于缺少运动,容易形成深部静脉血栓,一般在截瘫后4~12周发生,以股静脉和髂静脉多见。